學界班
基隆分部
台北分部
天惠分部
天定分部
三重分部
全真分部
中壢分部
竹南分部
台中光輝分部
台中天順分部
彰化分部
台南大光寺分部
台南天騰分部
高雄分部
宜蘭分部
花蓮分部
玉里分部
台東分部
金門分部
學界班
吉隆坡分部
洛杉磯分部
布里斯本分部
英文班
泰國道親班
幹訓班
國樂團

  
    充滿活力的初生之犢
---學界班


民國七十五年七月,進德修業研究所針對就讀於高中、大專的學生道親,於新店屈尺天青堂舉辦第一屆夏令營,成為匯集基礎道場在學道親的一大創舉。此次活動後,部份學長發起成立康輔進修會,負責培養冬夏令營所須的服務人員,輔導則多從正義精修班借調。此後歷經七十八年成立的「輔導班」、七十九年的「大專聯誼會」及「明德學會」,以及八十年與康輔進修會合併的「至德學會」,當時道場上的學生團體幾乎全是以「社團」的方式來運作的。但一方面社團的定位不明確,學員容易流失;加上考量年輕同學的道義程度較弱,很容易就會為活動熱鬧的表相所迷惑。至德學會的兩位指導點傳師劉文欽、魏瓊華有鑒於此,遂向忠恕學員院務會議呈請成立學界班次的構想,在忠恕學院第十七次院務會議報准成立。

八十一年七月學界啟信班正式成立,每週日晚上在台北後火車站的天定堂上課(註)。這個新的班次由劉文欽、魏瓊華兩位點傳師指導幾位年輕幹部負責規劃,在課程方式和內容上,都有頗大的調整:不僅在每次的專題性的課程之後,立刻進行小組討論,並請主講者進行疑問解答;上課的模式也較為多元化。除了專題以外,還有電影欣賞、辯論會、讀書會、真理爭理、座談會、採訪報告、實務演練、戶外教學等不同形式;甚至為了讓家長了解自家子弟的學習狀況,每年還特地安排一次「家長會」。希望藉由活潑而多元的模式,讓已求過道的學生道親接近道場,進而經由有系統的道場教育來培養道學涵養及參與道務的能力,開始承擔起弘道的使命。

學界班成立之初,幹部與輔導學長多由原至德學會中,已於初級部結業的學長來擔任。此後由於班級數逐年增加,在第一期學長結業前,也向院本部申請適合的辦事員班結業的學長來協助;為了凝聚共識,並定期召開輔導法會。劉點傳師即在第一次輔導法會時,揭示了學界班的「精神守則」 「一日在學界,終生是學界;一日是學界,終生為學界。」原先規劃的修業年限與正義精修班同為兩年制,於二年級辦道完畢,後來發現學員的學習能力雖然很強,但未經過道場的長期薰陶,很難將所學加以內化,因此將學制延長為三年:所有學員一到三年級,都必須學習班務的運作方式,並以實習方式參與行政組織。自八十三年起,為了統籌與協調各班的運作,學界成立了最高決策單位「企劃室」,各班的主班點傳師、執秘、正副班長皆為當然成員,每個月開一次月會。月會中除了請各班代表報告近期的班務狀況外,也於會中討論整體學界的相關議題。除一般上課外,還安排學員擔任忠恕道院春秋二祭的部份服務工作,並配合道務中心需求,執行各項專案。

民國八十三年八月底,至德學會在辦完該年的大專及國中夏令營後,正式宣告解散。此後院本部的大專夏令營由學界三年級的同學來承辦,作為三年學習的總驗收;高中、國中、國小夏令營則轉由幹訓班接手。八十四年起,為了因應道親的需求,又成立學界社青班,招收三十五歲以下、大專以上的上班族青年道親,唯此班在九十年因招生人數不足而停辦。為了方便區別,原先在學學生的班次便改稱「學界校園班」。八十七年並成立中級部,將過班制改為學分制,提供初級部結業、並輔導一年以上的學長一個繼續深造的管道,讓年輕道親開始學習擔負基礎道場中傳承與研發的重責大任。

八十九年起,為了配合院本部所頒定的新學制,成立新民班,開始招收高一學生,進行道場的基礎道義教育與成全。九十年起,各班的課外社團活動開始運作;同年並舉行學界成立十週年聯誼活動(第一屆∼第五屆)。其後初級部課程在總檢討後改制,調整為培緣、培信、培德、培慧四個班次,重新依學員現況設定課程目標。

目前學界培緣班由魏瓊華點傳師擔任指導點傳師,主班講師為劉怡君、黃郁雯兩位講師。培信班由陳昭湘點傳師負責指導,陳艾狄講師和李豐旭講師擔任主班。舊制二年級的指導點傳師和主班講師分別為張凱東點傳師、李慶鴻講師及邱創傑講師。舊制三年級由劉文欽及游寶達點傳師擔任指導點傳師,簡文貴、林志亮兩位講師負責主班。中級部由魏瓊華點傳師主班,其他幾位點傳師則視課程需要而負責授課。

學界班的成員因為年輕、知識水準較高,在後天的條件上比較佔優勢,許多前輩們都寄以無限的厚望,為了肩負起道場承先啟後的時代使命,未來有下列幾項展望:

一.接班人的培養:近三年來,學界開始培養主班講師,讓資深的同學學習獨當一面來帶班,如此點傳師們可以退居幕後進行較長期的方向規劃,達到傳承的使命。

二.專業人才的網羅:學界的同學各自學有專精,目前由中級部開始建立人才庫,配合道場所需進行人才調度,使大家不但可以學以致用,更能將後天的專業發揮在道場上,輔翼道場。

三.各種講師培養:大部份學界同學在擔任輔導時都曾負責課程運作,現今的年輕人擅長利用各種管道尋找資料,再加以組織,然後消化變成自己的授課講稿,上台也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架勢,從容而不害怕。這樣的長處正是講師所需要的特質。因此近幾年來,陸續指定中級部的同學認養初級部專題、學習練講,驗收通過後,即須正式上場講課。

四.資料的保存、整理和編輯:學界成員的另一長處是善用電腦,對於資料的永久保存、分類、整理等都很熟悉。故可運用這項特質,協助道場整理資料。

五.薪傳、承接佛堂:學界班的學員,大多數來自於修道家庭,如何讓學員從知道↓修道↓行道↓傳道,進而終身奉行不輟,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。

學界班的時代使命,不但是開啟基礎青年道親修道的契機,更進一步要永繼諸前賢的薪傳,更重要的是能夠承接佛堂,協助道務,推展世界大同,完成彌勒弘願,讓大道永傳人間。

(註)感恩詹田、藍琴兩位老點傳師十多年來給予學界班的支持與呵護,並提供場地與設備。

copyright © 2004 基礎忠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