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何春

     狄仁傑,唐太原人,歷經高宗、中宗、睿宗三朝,曾任大里丞、巡撫、刺史等職;為官清廉正直,政績甚佳,且奉養雙親極為孝順。

    某年,仁傑受職至并州任法曹參軍職;時因父母年長無法同行,遂留家鄉河陽,仁傑乃攜少數家人及部屬赴任。一行人途經太行山,仁傑南望山下白雲孤飛,憶起雙親,不禁悲從胸起,乃遙指天際白雲謂左右同行曰:「吾親舍其下。」(我的雙親就住在那片白雲之下),同時引頸遙望甚久,直至白雲移去方再啟程。

    古文言及思鄉、順親、孝行者甚多,親情每每流於字裡行間,而悟者皆能體而效行。「白雲親舍」語出《新唐書狄仁傑傳》,謂為人子女遠離家鄉思及父母之感傷。此處「舍」字乃居住之意,「親舍」即雙親居住之處,亦可廣指家鄉。原文有「白雲孤飛」字句,與「白雲親舍」同義。惟此處之「白雲」除指有形之飄浮白雲外,亦有遠離家鄉在外之遊子一般;而「孤飛」更生動地描述形孤影單之窘境,企盼歸巢之切心。

    「父母在,不遠遊;遊必有方。」《論語里仁篇》為人子女當不為父母添憂,縱需孤飛,亦勿忘家鄉慈親。「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;哀哀父母, 生我劬勞!蓼蓼者莪,匪莪伊蔚;哀哀父母,生我勞瘁!」

《詩經蓼莪篇》兒時浸濡慈親之愛,如今絲絲縷縷仍緊扣我等心懷。白雲雖隨風而飄遊, 卷舒不定;然而遊子歸鄉之心,總在強風停後顯露真情。也難怪每聞「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;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;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」《唐孟郊遊子》歌聲,悟者眼角總會泛著淚光。

    傅翕大士(西元497齊人),據傳彌勒佛化身,早年喜網魚後放生。一日遇釋迦、定光、金粟三佛曰:「我與汝毘婆尸佛所發誓,今兜率宮衣見在,何日當還?」而頓悟收網勤修。成住壞空乃自然之象,「親 」與「舍」亦有盡期;然家鄉的恩澤卻無法抹去,只是「何日當還」?

當清明祭祖之香煙裊繞紙錢灰飛、當別起康乃馨花感恩母愛、當仰望椿樹探望父容,除了例行的舉動外,我們是否也悟及「白雲」與 「親舍」之意?